长征路上,有一种足迹叫成长;
长征路上,有一种信念叫创新;
长征路上,有一种经历叫见证;
长征路上,有一种激情叫使命;
长征路上,有一种温暖叫回忆;
长征路上,更有一种情怀叫责任;
10天里,那些走过的路,唱过的歌,
流过的泪,吃过的苦,都让我们成长、成熟、蜕变;
这份经历与感动,让我们在今后的每一天,
都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重走长征,从于都出发啦!

团中央书记傅振邦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赞赏

烈日炎炎挡不住我们勇攀山顶的决心


大家用休息时间认真写心得

队员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展览
10天,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2016年暑假,对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37名师生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这支来自深圳特区的大学生“特种军团”,在烈日炎炎下,在滂沱大雨中,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当年的长征路,在行走中传递长征精神,收获了一个最难忘的假期。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7月10日—19日,为纪念这一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深职院师生团队一行37人从深圳出发,耗时10天,途径江西、贵州、重庆、陕西等4个省份或直辖市,跨越于都、瑞金、赣州、南昌、贵阳、遵义、重庆、延安等8座城市,最终到达在吴起胜利山,活动圆满结束。全程7700多公里,徒步约120公里,日均徒步15公里,以亲近实地的方式走进那一段历史,身体力行体验长征路途的艰辛,并在行走中将“两学一做”进行到底。
“我宣布,深职院重走长征路正式出征。”7月11日上午,在校团委书记张锋兴的一声令下,活动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前正式开启。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10天的路途中,烈日炎炎也好,滂沱大雨也罢;连续两三公里的集体行走也好,长时间的翻山越岭也罢,深职长征团的每一位成员始终与红色精神共舞。“经过重走长征路,我们深刻领略到了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特区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历史责任,传播长征精神,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胡翔同学表示。
长征途中,深职长征团队先后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师范学院、南昌大学等其他开展纪念长征活动的学生队伍不期而遇并相互共勉。在沙洲坝旧址,团队还与团中央书记傅振邦偶遇,傅书记对深职长征团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赞赏和鼓励,并祝福深职院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特区大学生党员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血液”
“重走长征路不仅代表着一种特区学生党员的身份,还代表一种百折不挠、乐观进取、团结友爱的精神,更代表着一面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起到模范榜样作用的旗帜,特区大学生就是要将这种红色基因融入血液,这也是我们开展活动的意义所在。”带队老师如是说。
长征团队员之一的卢嘉敏,真正将这种红色基因融入了身体的每个角落。报名期间还在韩国作交换学习的她,得知消息后,立即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各种途径报名,“能想到的办法,我都用上了。”源于对重走长征路的执着和热忱,她成功入选长征团。
卢嘉敏除参加活动,还主动承担起团队中活动组组长一职。每天不论徒步多辛苦,也时刻不忘挖空心思为同学设计各种文娱活动,丰富行程。
团队中像卢嘉敏这样的队员还有很多。像艺设学院视传3班的张释如,别看她个头不高,吃苦的决心却不小。虽然每天至少徒步十公里以上,可是张释如从来没喊过一声苦,即使发烧也不拖队员们的后腿。“没有吃苦,就没有成长!”张释如坚定地表示。还有覃嘉兴,即使在爬山中扭伤了脚,也不喊一声,在队友们的搀扶下一直跟着队伍走完全程。
“有时候累了一整天,还吃不到一顿好饭,十个人的饭桌仅有六个菜。有时吃得连菜汁都不剩,可我心里依然觉得很满足。”号称“长征开心果”陈玥铭如是说。
在长征路中创新“两学一做”
当前,“两学一做”活动在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让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学校不断创新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式。创新党课,将专题教学搬到长征途中最有意义的地方自然也成为老师们最好的选择。
“让同学们在走中学、看中想、学中思,身临其境体会长征精神,领悟党章党规,并将这种精神发扬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特区优秀党员,也是对‘两学一做’的最好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卓林老师表示。
带队老师在行程中特别选取了“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前、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上、延安清凉山脚下等几个长征中最具历史代表性的地方,同学们席地而坐,老师们满怀激情,开展了6-7场生动精彩的现场教学。“这样的党课既有趣又有内涵,让我身临其境了解了长征的历史意义,也在对红军烈士的缅怀中知道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党员。”课后,长征团的刘小平同学兴奋地表示。
为延安老区送去爱心与温暖
在延安革命老区,深职院长征团专门来到毛泽东当年创办的第一所小学——延安师范附属小学(现改名为延职附小),与该校二年级一班的10名孩子一帮一结对子,搭建“爱心书屋”,给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快乐。“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了4000多元的文具和近400本书籍,为老区孩子的成长出一份微薄之力,同时,让特区与老区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发展,让延安精神传承下去。”我校团委书记张锋兴表示。
深职长征团和延职附小在长征途中对接后,下一步还将开展一对一精准扶贫,结成对子的10名大朋友与小朋友将定期联系,真正将帮助落到实处。“作为特区大学生,我希望能尽我所能,帮助老区的孩子们,树立理想、走出大山、建设家乡、为国服务。”马慧雯同学深情地说道。
此外,深职院长征团还分成两个小分队分别探访延安八一敬老院的抗战老兵和96岁高龄的庄生德老红军。在送爱心之余,也向老兵们了解了长征那段历史。“辛苦你们了,深圳,那好远啊,欢迎你们!”当得知师生们从深圳远道而来,庄爷爷激动地说。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交互实时播报
此次活动除了高强度行走、微课堂、实地探访长征路上纪念馆、纪念地等,还通过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交互的形式,以报纸、网页、微博、微信推送的方式,实时共享重走长征路的实践成果。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一有空闲就会写推文、编新闻、整理素材,把最有价值的照片、影像片段等挑选出来,为活动后期的展览和总结做准备。
宣传组的6位同学在活动中及时进行拍摄和采写报道。虽然白天要走几十公里的路程,早已筋疲力尽,但大家仍在深夜加班加点,编辑文稿、挑选照片,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微信、微博、文章的推出记录了长征团重走活动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深职院重走长征路活动,走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走出了新时期特区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更走出了师生们惺惺相惜的革命友情。活动虽然已经画上了句点,但长征精神会一直留存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在长征精神的哺育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