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职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分享

生活需要一场疗愈

发布:2016-04-07

  生命是一场救赎,而生活需要一场疗愈。这是观影《Everythingwillbefine》之后最真实的感受。有时候你需要的仅仅就是一个拥抱,或一次倾听,一个造访,一段偎倚,一句独白,亦或一次与自己的谈判与和解,然后便可轻轻放下,关上门,系好扣,继续前行,不再回头。

  生活有时就像一片美丽的海,看似温和平静,内里却暗流翻滚,波涛汹涌。世界之大,人如蝼蚁,每个人都是苍茫大地上伤痕累累的存在。都说时间是一剂最好的药,但倘若心中的结不在一个适当的点解开,那么时间再长也不过是加深这块心病的生长,久而久之便成为生命中一个不能触碰的痂。所以,那些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结终须面对才能化解,那些日久未愈的痂也终须做一个切割才会了结。人生只有得到疗愈,一切才会好。车祸中失去孩子的母亲用烧掉福克纳的小说来化解心中长久的自责,在困惑中长大的男孩克里斯托弗用偷偷跑到作家床上撒尿来表达心中的郁结和诉求;失恋的女友用两个平静打向对方的耳光释放了自己多年的压抑,完成了对过往的了断,也借此切掉了自己隐痛的伤疤。所以,仪式和行为,很多时候并非一场热闹的造势,而是完成某种心理上的构建与切割。华美的婚礼,与其说是一场见证,不如说是一个对某种新生活确立和与过往分隔的仪式。悲伤的葬礼,是对逝者的告别,更是对生者心理上的提示和规约。

  有情与无情的交替总是生活中的常态,人间悲喜剧也在一幕幕不断上演,救赎的前提是学会疗愈,无论什么方法,卸下重负才能让人生轻盈前行。还记得多年前一位心理医生对失恋的年轻人给出的建议:一张纸,一支笔,一包火柴。写下他/她的名字和你心里对他/她所有想说的话,爱恨情仇,嬉笑怒骂,没有限制,没有边界。然后对自己读一遍,读毕,划亮火柴,点燃手稿,看着它燃烧殆尽,最后对着灰烬说声再见。如此的举动反复呈现,便会形成一道带有切割痕迹的心理暗示,让无法释怀的爱恨情仇终将成为昨天的一块灰烬。如同影片中烧掉福克纳小说的年轻母亲,火焰燃尽了她的负疚,也让她与过去从此分离。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或仪式却足以打破你冥顽不化的心理魔咒,成为解救自己的最佳良药。

  两瓶啤酒,两个男人,一场彻夜倾谈后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男人们将撒了尿的床垫抬出,仿佛父亲与儿子一起分担属于他们的日常家务。此时的克里斯托弗完全没有了昨夜的惶惑与逆反,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轻快和从容。这是影片结尾处的一个场景,也是问题少年克里斯托弗终得疗愈的结局。两个男人的对话换来了彼此间久违的拥抱,亦亲亦友,如父如子。爱,在瞬间抵达,也瞬间跨越了多年的障碍与死结。阳光透过深秋的树叶,洒落在这两个不同年龄的男人身上,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一个骑车奔向学校,一个在自己的后花园里寻思踱步。他们走在不同的路上,感受着不同年龄带来的喜悦和痛苦,却终于都迎着阳光向生活微笑。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