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老和学生在一起。
在深职院校园里,处处是年轻的面孔和朝气蓬勃的身姿,然而在穿梭往来的年轻身影中,却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踏着坚实的步履行走于教学楼、办公楼和各个校园公共场所,为年轻的学生上课、搞讲座;跟比他小几十岁的儿子辈、孙子辈的同事们沟通,谈人生,谈事业;跟领导们交换意见、提出想法。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退休十几年后重返工作岗位,又为学校捧回了四、五块奖牌,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学校关工委先后三次获得省级先进集体,一次获市先进集体,他个人也获得了省级先进,他就是可敬的原副院长、关工委主任宋尚忠。
回 归
2011年,学校对关工委进行了调整,党委除指定党委副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外,还决定聘请宋尚忠担任关工委主任,实行“双主任制度”开展工作。
说起这个过程,宋老坦诚回顾了自己走过的心路历程,起初他内心还是小有疑虑的,毕竟自己70多岁了,面对这样艰巨的工作,担心力不从心,也想在家安度晚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他想通了,作为一个老党员,应该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这是一个普通党员的本色,无论身处何处,年龄是大是小都应该不忘初衷、信守本色。其次,他深知,职业院校占据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院校毕业生是我国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所以回深职院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于是他立即投入到了关工委工作中去。
忘 我
在关工委主任岗位上,宋老一干就是五年,期间酸甜苦辣只有他最清楚。从最初基本建设,到后来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他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一个退休老同志,就应该回家歇息、安享晚年,这么大岁数还来折腾,真是想不通。更有甚者,可能还会暗自以为像宋老这样积极投入,一定有好处可得。殊不知,在这个主任位置的前两年,除了退休工资,其他,他分文未得。只是到了后来学校才每个月补贴3千元,但比起身边退休正式返聘的同事还要少许多。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触摸到宋老思想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他非常明确关工委工作既光荣又艰巨,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关工委工作是关系到特区宏伟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工程,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的民心工程,更是关系到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工程。他自觉地、发自内心地认为作为老同志应该义不容辞的发挥余热,承担起这份事业。
所以,5年来,不论刮风下雨,宋老都坚持到校,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守岗位、开展工作。去年4月宋老肩周炎发作,坐卧不安,被迫入住市第二中医院,但当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惦记着关工委的工作,住院第四天上午他带着医生开的药到学校,边工作边治疗,下午再赶回医院。一连几天,他都在学校与医院两边奔波,病情一缓解,他又全身心投入工作。
去年9-10月间,宋老的老伴关节肿痛,先后
两次住进医院,病重期间宋老晚上去医院陪护,有时甚至彻夜无眠,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第二天一早还是坚持赶往学校工作。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身边工作人员,原副校长杨润辉这样评价:“宋院长始终如一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令人佩服。如果没有对党的忠诚,如果没有对教育、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情,很少人做到像他那样,在73岁时挑起重担,一干就是5年,使我校关工委工作从无到有,成绩斐然,且跻身于先进行列。宋院长为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我们后来者做出了榜样”
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管新平教授也这样说:“与他并肩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5个年头里,我深深地为这位老共产党员的精神所感动。他所具有的高度的责任感、对党的事业的热情,对年轻一代的关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
听过宋老党课的学生也被他的行动和思想深深触动,“宋爷爷的教诲真的让我受益终生,我希望中国能有更多像宋爷爷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也希望每位同学能理解宋爷爷的理想。”
收 获
在关爱青年教师、学生的日子里,宋老可说是呕心沥血,但在付出的同时,宋老欣慰地感到,每一天的忙碌都是辛苦着并快乐着。说辛苦,确实比在职人员难做,既要做又要宣传,还要争取领导和职能部门同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每一件事的成功,都要付出更多;说快乐,每一件工作,付出了,都会留下一份愉悦,每取得一份成绩都会收获着快乐和荣耀。宋老常常感慨:“人的幸福快乐不在于得到金钱财物,而在于献身伟大的事业。”虽然不少老同志、老领导都劝他珍惜剩余的时光,多享受人生,但宋老坚信自己所选择的是正确的。他也常说,努力了,我感到生活充实、更感到自身价值的升华。我是一位老党员,要时刻督促自己牢记入党誓词,坚持理想信念,永不褪色。为此他特别写了一幅书法作品送友人:“老宋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抒发了他的情怀。 (宣传部 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