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一天,是被朋友们晒的18岁照片叫醒。一夜间不知发生了什么,每个人都在晒自己的18岁,18岁到底是一个什么梗?刘强东的18岁,章泽天看到的不是青春帅气,而是一个青涩的农村小伙刚刚考上中国人民大学;马云的18岁,则是败给了刘强东,高考三次落榜,杭师大破格录取,高考数学1分。大佬们的18岁或是青春励志,或是拼搏顽强,不禁让人反思我们的18岁在哪里?
法律上的18岁,是我们集体告别了少年时代,全部成年,责任与义务隆重登场。可心理上的18岁,其实我们还是个孩子,稚嫩的韩流发型、笔记本里未送出的纸条、谈得还不熟练的吉他……来不及怀念太多,思绪就被早上送孩子上学的匆忙和晚上额头新增的皱纹,拉回到了现实。最近也越来越感受到身上的"佛系气息"和"中年油腻",散漫的脚步,偶尔的停顿,让己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我要去向何方?
关于时间,引太多人感慨。"逝者如斯夫"诉说它的流逝,一去不复返;"白驹过隙"讲的它的短暂,光阴易逝;而对我来说,它更像一个神秘的"恋人",时刻陪伴在你身边,但你永远猜不透她在想什么?有时候她如美眷,让你留恋,认认真真享受每一个幸福瞬间;有时候她又像个毒妇,夺走你所拥有的美好,把你打回到原点,让你不那么贪婪。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既不多予,也不少扣;既不早去,也不等待。而对待时间,我内心遵循着8个字:时不我待,盛年不来。
时不我待。最早出自《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本意是指时光易逝,岁不待人。我对它的诠释是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时间,做自己的主人。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珍惜时间,只争朝夕;一是规划时间,宏伟斗志。18年开年,习近平主席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讲的就是第一层意思。曾国藩曾言:"人生三境界,少年不顺,中年不闲,晚年不逆。"其中"中年不闲"亦是第二层意思,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宏伟志向,闲适的意境如温水煮青蛙,容易让人丧失斗志。
盛年不来。源于陶渊明《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做此诗时陶渊明已经五十岁,辞官归田已有八年。他的本意是提醒人们"生命之短,及时行乐。"遥想在那个思想禁锢的年代,这种想法是多么富有挑战性,但它也标志着一种人本的觉醒,即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新发现、新追求,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不同于简单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而是更高层面的极简主义,这与我们当下流行的"拥抱生活、活在当下"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我们唱着,时间的歌,才懂得相互拥抱,到底是为了什么,因为我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风吹花落泪如雨,因为不想分离,因为刚好遇见你,留下十年的期许……"听着李玉刚《刚好遇见你》的歌,给2018年打call,说一声:时不我待,盛年不来。(作者系宣传部教师 张雷)